本版使用大綱


本版使用方法:


要瞭解本版內容,請將其他資訊的建議書籍閱讀完成後,

再閱讀文章。


閱讀文章前,大部分的討論開頭會有問題,

請試著獨立回答後,再看我與另一名版主的討論內容,

是否與你的觀念有衝突。


唯有嘗試獨立思考,才能有自己的成長空間。

只想從裡面找明牌,右轉找其他Blog會是比較好的選項。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淺談"勝率"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無限的抉擇要作。
而投資的路上,一樣要作抉擇,但比人生幸運的是,你可以用一些方式來瞭解"勝率"多寡。
進而從"勝率"高的標的下手,最後達到你所要的報酬。

投資世界有些不成文的規則,"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就是最有名的那個規則。
強的企業會打垮弱的企業,又或者是存活得比弱的企業久。
偶爾你會遇到一些新興企業,那可以叫做潛力股,但他們絕對是未來的強者跟當下的"出身低"英雄,他們絕對有一些成為強者的條件,而你能不能具備那樣的眼光呢??
相信大部分的人無法辦到,我自己也無法辦到。
但幸運的是,我們還是可以把這個規則套用在投資上。
而且你不一定要去選個股,而是選擇國家強弱。

國家強弱怎麼判斷??這我也無法解釋,但你總知道一些國家很強,強到你很佩服,強到很多人去求學、工作,強到在某些國際論壇上發言大家得仔細聆聽吧?
這樣應該有些概念了吧,回到勝率兩個字,投資的路上每個人屬性不同。
有人喜歡安全,對他們來說勝率可能是波動低、獲利低、虧損低。
有人喜歡冒險,對他們來說勝率可能是獲利大幅高於虧損。
這邊算是以投資者嗜好+投資最終的結果來解讀勝率。
我個人不傾向用這種,我比較傾向於從眾多投資標的裡找到"獲利機會比較高的"
但不一定要賺得多,而是時間一拉長(一~三年),我很難虧錢的標的。
因此可以用逆向思考模式來建構這樣的想法。
從未來往前推到現在,當然我不是要你去預測未來如何
而是以我們目前的環境跡象你至少可以知道未來環境有些狀況是機率較高的
ex.未來原油價格較低、替代能源逐漸步上軌道、低利環境的結束、相對強勢美元的環境、新興國家電力供給問題、糧食飲用水問題、年輕人口各國不均衡問題、各國產業結構調整、…等。

有四個字叫"土法煉鋼",你可以把市場上所有的標的套進去幾個你預期未來金融環境機率較高的,從這些你未來覺得勝率高的來篩選出你該投資的標的。

再來是對這些標的作另一個選項篩選,這個選項就是上述這些環境沒有發生時,這些標的是否也能穩定成長或者僅僅輕微成長不利而已。

以我自己為例,未來能源價格低、替代能源逐漸步上軌道,那我選擇公用事業,與風力、太陽能有關係的供給、維修產業,未來如果不幸發生能源價格高、替代能源補不足能源缺口,這兩項標的都還有基本盤可以支撐下去。

不過這也有缺點,缺點就是獲利可能無法與大盤相提並論。
這樣乾脆選大盤就好啦,何必一定要走勝率高的選項?
這就是抉擇了,是要勝率高還是要報酬高?
最佳的方式當然是把大盤未來環境考慮進去,再來從報酬跟勝率中挑出你覺得值得投資的。
剩下的讓市場給你答案,能做的就是資金進場前決定好勝率。
多作比較,只要你的邏輯沒錯,時間會還給你公道。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縱軸報酬、橫軸標準差的用法

投資基金以來,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我該買那一檔好?
這當然得看投資人習性,有些人愛好風險,有些人保守。
但要記得"高風險不等於高報酬""低風險一定是低報酬"

以下就以基智網的功能來作解說,記得要去註冊帳號。
這邊用的是聯博新興市場債券基金AT股澳幣避險作為例子,並無鼓吹的意圖。
切到基金頁之後,點選"績效評比"
這方法的優點是對相關標的的基金績效、風險直接一覽無遺。
                缺點是"這只是一年內績效跟風險,不保證未來一樣"。

對於風險的客觀認知是"波動小,風險小,波動大,風險大",這就是標準差的特性。
標準差越大,代表波動大,標準差越小,代表波動小。
但並不是波動大就績效差喔,也不是波動小就一定虧比較少喔。
他只是一種衡量波動的客觀數據。

對於報酬的認知就很簡單了,績效好就是報酬高,績效差就是報酬低。

那麼如果要比較基金,該怎麼作呢??
正確的作法其實是先去瞭解標的的未來發展,覺得極有發展性就夠了。
剩下的就是找費用低的而已。
以上兩個都找完後,那就來看看這個圖形裡是否有你沒注意到的標的。 




聯博新興市場債券基金AT股澳幣避險作為例子
可以清楚看出圖形分成四個區塊,右上稱為I 左上稱為II 左下稱為III 右下稱為IV
I代表的意思就是高標準差高報酬,從本圖中可以看出I區塊裡最高報酬有16% 標準差6%的標的,也有一些報酬14% 標準差6.7%甚至報酬12%標準差9.8%的標的。
若以上面的風險客觀判斷,選16%的怎樣都比選14% 12%的好,因為標準差夠低,波動較穩定。

II代表的意思就是低標準差高報酬,這一區塊是我比較喜歡的區塊,但不代表適合你的投資特性。這區塊裡面有報酬15%,標準差5%的標的,看數據怎樣都壓過I區塊的標的。但實際績效不一定會比I好,只是標準差數據讓我們注意到這個標的似乎不錯。

III代表的是低標準差低報酬,這一區塊適合極保守的人選用,但有時候你會覺得,那不如選II的就好,畢竟標準差差不多啊。

IV代表著就是高標準差低報酬,這一區塊會有人買嗎??呵呵,或許他就是未來的補漲股或者是潛力股喔~~
但也有一個盲點,就是
績效只是一年期績效而已,所以IV區有可能是去年漲太多的關係,基期較高,所以今年績效比較差,波動跟去年一樣。

以上是用數據來作為選擇基金的方式,或許可以幫你找出遺漏的標的。 
但要記住一個重點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過去波動也不代表未來波動"
選定有信心、看好的標的始終是最好的辦法,也是中長期投資的先決條件。

REM :次貸操作


Mortage Reits 公司,簡單來說,
就是開高槓桿,5倍以上隨處可見~
付短債利息,收長債(15-30 年的 MBS loan)利息
賺取利差的公司,
所以判斷一間mreits 公司的好壞,
最基本就是看長短債的利差 bps

我打算跨經濟循環的持有~










應該是不會借十年的~但借款利率會比國債高,所以暫時先用這個代替一下






在低利化的環境下,為何2008到現在沒有起色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是由於次貸風暴,讓指數裡的成分股一大堆倒了或大跌。
錢等於蒸發掉~

REM 持股,比對現在各持股股價,
可以體驗一下2008的鶴唳風聲。
http://us.ishares.com/product_info/fund/holdings/REM.htm?asofDt=2007-12-31&periodCd=m


風險之一: Delinquency
房地產崩盤,投資人不付錢
(
房子帳面價值低於貸款金額,美國人會直接放棄,相對來講,泡沫經濟的日本房貸有不少日本人咬牙苦撐繳完)

現在三大持股MTGEAGNCNLY都大量持房利美的MBS債券,雖然仍有違約風險,但相對之前已經低很多了。



附帶一提:投資居住型房貸的,風險比投資商業型房貸的高很多,
因為生意人比較不會說不繳就不繳~







 這是REM第一大成分股 NLY 相對來講股價沒動,而且穩定配息,是因為把超過75%以上的債券都投資在房利美跟房甚麼的,在次貸海嘯吃了美國政府不少便宜,許多不應該償還的債券都拿回錢所以沒事


另一個要注意的點是為何2004~2005會崩盤?因為這一年升了8次息,
而且公司本身太過自大,並沒有做太多避險,導致淨值大幅減損。

風險之二: 利率

自己持有的長債利率不變(因為已購入),但市場價格的變動讓自己損失帳面價值,
同時借的短債利率也會提升,獲利來源的長短債利差也會縮小










在美國利率史上最低的時候(實質負利率),為何我要進場?

                               
因為預期”



這是NLY,但隨便翻一間mreit也是一樣道理。股價走勢在前面有,就不重貼了,
對比前一波經濟循環,可以明顯看到P/B ratio 1.5~1.8的水準大幅降低到接近1
financial leverage
也從11~13倍下降到 7~9(圖上沒有)

 為何在2003~2007P/B值會遠高於現在?
除了房地產泡沫外, 我想是因為利差空間大。
投資人覺得這殖利率夠用了,所以覺得溢價投資也無所謂



現在翻開各大mreits 公司的財報,會發現幾乎每一家公司,
都在強調"利率風險"都強調著已做好利率避險~
因為在利率降無可降的這個時期,除了上調, 就只有持平的空間而已。


所有人,包括公司本身也是,都已經為了利率上調做好了理性預期的空間。
所以,真正在利率上升的時候,
帳面價值會真有嚴重的損失, 我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同樣的情況,可以去看看2004各公司的財報,
會發現公司想法完全不同。



如果房地產沒再度崩盤,
拉長期來看(跨經濟循環)
我相信會變成這種發展:

1.
升息-------------- 短期價格波動--------帳面價值沒下降太多(避險緣故)
---------------  
長債殖利率開始上揚  -----------  漂亮的利差空間  -------
投資人願意溢價放入  --------  P/B 值開始上升  -------股價上升
-----
拿到的股利變多

2.升息失敗(房產沒崩盤)----- 短期股價上漲 -------- 長短期利差空間繼續縮小
  ------------
殖利率下降  -------- 房貸投資人還掉之前借貸(新債換舊債)----- ----- 殖利率進一步下降 ----------  股價下跌 ----------全球超低利化環境
  -----------  
股價還是勉強卡在那邊

3.
升息失敗(房產崩盤) -----沒啥好討論,就是賠賠賠賠賠~~
-------
MTGE, AGNC, NLY三大持股都以房利美MBS為主
------
賠錢,但還是可以吃美國政府豆腐,不會再像2008一樣跌掉80%了


風險之三:Prepayment Risk
提前償還風險指因為借款人提前償還貸款,導致放款人提前收回現金、資金回報降低的可能性。
這在上述的 第二種情況發生了






簡單來說,如果握很長期的話,升息反而是比較好的選擇。
現在投資 mreits, 我認為是一個正面我賺,反面我不賠的好時機。
(
當然2011巴菲特投資美國銀時更好,只是沒辦法搭時光機了....)


講到巴菲特,
他說過投資BAC, WFC是為了十年之後的目標,

我試著拆一下他的投資邏輯:
這兩間銀行裡面,有非常多次貸海嘯留下來的爛帳,
WFC
更是專門做這塊領域的銀行。

金融業有不少的次貸爛帳,
退一步來說,這兩間銀行沒那些爛帳依然有獲利能力,
進一步來說,隨著美國經濟改善,房地產開始有復甦傾向,
民眾還款能力/意願大增,不少的債權可以搖身一變,從餿水變雞湯,讓帳面價值大幅提升。所以,巴菲特選擇在這個經濟循環大幅切入金融業。


我選擇投資REM 而非NLY,是打算穩健中求發展,NLY的策略能幫助他們安然度過金融危機,REM就是以這幾間大公司的穩健度基礎下,
試著延伸到其他公司所持有的金融爛帳,
NCT, DX等公司的持有物並不像NLY規矩這麼嚴苛,
在經濟逐漸改善的同時,
未擔保債券的價值上漲空間令人垂涎三尺,
REM
,就是我看到能以最低風險去接觸這塊領域的最好標的。


那我現在會先買50%REM
如果跌個10%~15% 會補進另外50%
如果沒跌,就分12個月定期定額把另外50%補完~~


而且我另外有做IRS
除了對利率做避險以外,也想在不同時間架構下,能夠做到兩邊都賺錢~
希望美國可以繼續表現好,然後快快升息~




給個結論:
1.     如果要追巴菲特-----------         WFC
2.     如果要保守的利差--------    NLY
3.     如果積極一點-----------       REM
4.     更積極--------------           裡面規模更小的成分股,這我就沒研究了。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想買房的人資產配置



這個問題我也剛幫別人解決過,
參考看看

原PO 目前的狀況是
看台北市房價漲很多,看空,卻還在一直漲的情況。


這邊回應的文章都集中在股市,
我認為不妥,股市跟房市沒有絕對關係,
只是近年的相關度變高而已。



推薦工具是REIT
轉自WIKI


不動產投資信託(又稱房地產投資信託、房產信託、地產信託,英文簡稱 REIT,為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的縮寫),是一種類似封閉式共同基金,但投資標的物
為不動產的投資工具。不動產投資信託由美國國會於1960年創造,主要是藉由不動產的證
券化及許多投資人的資金集資,使沒有龐大資本的一般投資人也能以較低門檻參與不動產
市場,獲得不動產市場交易、租金與增值所帶來的獲利。同時投資人又不需要實質持有不動產標的,並可在證券市場交易,因此市場流通性優於不動產。


不動產投資信託的特點是信託主要收入來自租金,因此收益較為穩定,而信託亦必須將未
來絕大部分的盈餘用作派息。正因如此,不動產投資信託的派息率遠高於市面一般股票。



因為REIT爆漲是整個亞太地區都在發生的事情,
所以,
我建議原PO可以選擇全球化的REIT配置,
同時該標的大量曝險在亞洲地區。
標的我就不推薦了,

分析一下未來狀況:

1.亞洲續漲 :  該標的漲的機率高

2.亞洲不漲,盤整 : 賺股息 (一般有5%左右,相較台北房地產2%)

3.亞洲房地產轉跌: 該標的也會跌,但有了世界做避險,修正幅度較輕


最大風險是在台北繼續漲,但全世界平均下跌,
這個可能性就要靠你自己評估機會有多高了。


還有也要看你怎麼看未來房地產的走空機會,
認為100%走空, 就放定存等著接。
認為50%走空,就能部分壓global reits 部分壓定存。
認為只會漲,不會跌,就壓滿身家進去當房奴個幾年換超額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