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使用大綱


本版使用方法:


要瞭解本版內容,請將其他資訊的建議書籍閱讀完成後,

再閱讀文章。


閱讀文章前,大部分的討論開頭會有問題,

請試著獨立回答後,再看我與另一名版主的討論內容,

是否與你的觀念有衝突。


唯有嘗試獨立思考,才能有自己的成長空間。

只想從裡面找明牌,右轉找其他Blog會是比較好的選項。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常見外幣特性淺談

美元:USD,目前世界上交易比重最高的貨幣,也是目前這個世界上的儲備貨幣。
具有終極避險的特性,也是目前金融霸權國家所掌握的貨幣。
目前世界上各種商品計價多以美元為單位,近來開始有其他國家改用彼此貨幣以規避對美元的依賴,但現況仍是美元佔極大部份。
美元強弱傳統以美元指數作為代表,因為組合比重以歐元最高,故其走向與歐元相反居多,美元指數請參考下面資料。
一般概念是美元走強,原物料、商品價格下跌,反之相反。
美元有十年多空循環的特性,近年常常是美元貶值,風險資產上漲,直到近兩年的OT操作開始有了強勢美元的樣子。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85%83%E6%8C%87%E6%95%B0

美元指數,又稱美滙指數,是衡量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匯率變化的一項綜合指標,由美元對六個主要國際貨幣(歐元日元英鎊加拿大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的匯率經過加權幾何平均數計算獲得。
在1973年3月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美元指數開始被選作參照點。那時美元指數是100.0000。從那時起,美元指數曾高漲到過160多點,也低至過80點以下。2008年3月16日,美元指數跌至70.698,是1973年開始以來最低點。美元指數全天24小時更新,交易所為美國洲際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ICE)。

計算方式如下:
 美元指數每周7天,每天24小時地被計算。
  計算公式:
  USDX = 50.14348112\times EURUSD^{-0.576}\times USDJPY^{0.136}\times GBPUSD^{-0.119}\times USDCAD^{0.091}\times USDSEK^{0.042}\times USDCHF^{0.036}
  (註意:以上公式中的指數是貨幣的權重,具體為:EUR0.576、JPY0.136、GBP0.119、CAD0.091、SEK0.042、CHF0.036,另外SEK瑞典克朗,瑞典1995年加入歐盟,但並非歐元國)
  2008.02.12,00:15現在的以上六個貨幣的報價是:
  EURUSD:1.4505,EURUSD − 0.576 =0.8072
  USDJPY:106.83,USDJPY0.136 =1.8876
  GBPUSD:1.9491,GBPUSD − 0.119 =0.9237
  USDCAD:1.0006,USDCAD0.091 =1.0000
  USDSEK:6.4998,USDSEK0.042 =1.0818
  USDCHF:1.1022,USDCHF0.036=1.0035
  USDX = 50.14348112\times 0.8072\times 1.8876\times 0.9237\times 1.0000\times 1.0818\times 1.0035 =76.6127 USDX水準反映了美元相對於1973年基準點的平均值。
  其中,50.14348112是一個常數。這是為使基期指數為100而引入的。(The constant, currently equal to 50.14348112, was set back at the initiation of the index in March 1973,in order to make the index equal to 100.00 at that time.)

歐元:
EUR,目前世界上交易比重第二高的貨幣,歐元影響歐洲各國交易甚深,近年因為歐債原因之故使得投資人對歐元信心較低,使得歐洲資金往外移動,像是瑞士、英國,作為貨幣聯盟代表的歐元目前正以財政聯盟,甚至是政治聯盟方向發展,冀望未來能成為類美國聯邦的方式來完成"歐洲聯邦"的貨幣,也就是能類似美國的方式,財政、貨幣、政治同等地位下的發展。
EUR,ISO 4217代碼EUR)是歐盟中17個國家貨幣、這17國是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斯洛維尼亞西班牙馬爾他賽普勒斯斯洛伐克愛沙尼亞合稱為歐元區。目前共有3.3億人使用歐元,如果加上與歐元固定匯率制的貨幣,歐元影響到全球4.8億人口。[1]2006年12月,共有6100億歐元在市面上流通,按照當時匯率計算,相當於8,020億美元。歐元流通的現金總價值超過了美元。

日圓:
JPY,亞洲流動比例最高的貨幣,也是世界上交易比重第三高的貨幣,其具有避險特性,日本當地一直無法擺脫通縮,加上日本持有美債比重世界第二高、過往維持貿易順差(直到今年才轉為逆差)、日本本國國人持有日債比重遠大於外國投資者,這些造成了日幣過去十年來一路升值至今。確定的是當美國經濟好轉時,圓會有明顯的貶值走勢,其餘時段日圓走向幾乎不明,類似其民族性般的曖昧態度。

日圓日文日語羅馬字yen),又作日元,其紙幣稱為日本銀行券,是日本的官方貨幣,於1871年制定。日圓也經常在美元歐元之後被當作儲備貨幣。貨幣符號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4217訂定其標準代號為JPY
參考資料:

英鎊:
GBP,過去的金融霸主,直到美國崛起後才退出其地位。但憑著其在歐洲、世界的金融中心地位,英鎊在外匯交易上仍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他是世界上交易比重第四高的貨幣,與歐洲、美洲關係微妙,與歐洲貿易比重最高,但其金融操作算是美洲的始祖,故其特性有時像美元,有時像歐元。也因為金融發達、槓桿操作興盛的關係,暴漲暴跌也算其特性。
近年因為歐債危機,使得英鎊在歐系貨幣選擇裡算是另一種避險的考慮,歐洲各國富人也興起將資金匯往英國不動產的熱潮,讓人想起"古早"避險的特性。


英鎊(記號:£)是英國國家貨幣貨幣單位名稱。英國雖然是歐盟的成員國,但尚未加入歐元區,故仍然使用英鎊。英鎊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鎊的符號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為英鎊取的ISO 4217貨幣代碼為GBP(Great Britain Pound)。
除了英國,英國海外領地的貨幣也以作為單位(殖民地時期的香港除外),與英鎊的匯率固定為1:1。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1%E9%95%91

瑞士法郎:
CHF,有著避險之王稱號的貨幣,瑞士以其中立國、精細工業、財政富裕、富人秘密帳戶舉世聞名,從過往歷史該國抵禦其他國家入侵不計其數,瑞士法郎與防禦(避險)幾乎劃上了等號。2008至2011年9月1日瑞士央行干預前,只要歐洲一有歐債危機的風聲,就會有大筆資金湧入避險,直到2011年9月1日瑞士央行的定價位干預(EUR/CHF 最低限度1.20),至今算是成功干預了一年,瑞士經濟卻也因為匯價關係付出了代價,現今還是靠其財政在維持干預,到了這兩個月歐元出現歐央政策加持才將EUR/CHF往上移動至1.21。

瑞士法郎(Swiss franc)是瑞士(Switzerland)的法定貨幣,由瑞士的中央銀行發行。也是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的法定貨幣,ISO 4217貨幣代碼CHF。瑞士法郎是一種硬通貨。瑞士的大部分鄰國使用歐元。瑞士境內亦有商舖、機構通行歐元。

參考資料:
http://www.hudong.com/wiki/%E7%91%9E%E5%A3%AB%E6%B3%95%E9%83%8E

商品貨幣:亦稱為原物料貨幣,通常擁有高息的特性,常見的貨幣為澳幣、紐幣、加元、南非幣。
澳幣:
AUD,澳大利亞採用的貨幣,屬於亞洲貨幣之一,世界上交易比重第五高的貨幣,澳洲國內原物料豐富,不論是硬性原物料礦產或軟性原物料羊毛或農產品小麥等,均為全球出口產量名列前茅的代表國家,加上2008年前中國需要大量原物料發展,這讓地處亞洲附近的澳洲獲得了大量的貿易機會,也造就目前澳洲經濟的榮景,更加上澳洲財政控制得宜,雖近年飽受歐債危機影響,澳洲財政空間仍能藉著降息來調整國內經濟發展,甚至各國央行已經開始將澳幣列入外匯儲備,並購置大量澳洲國債。 

澳洲元英語Australian Dollar,簡寫A$AUD),是澳洲通貨的基本單位,一元有100分。
澳洲最初採用的通貨與英鎊一樣。後來採用自己的通貨澳洲鎊,幣值與英鎊等同。當時一鎊有20先令;一先令有12便士。每一鎊等同240便士。
後來1966年澳洲推行十進制之時,貨幣亦同時改作十進制。由於當時一美元的價值大概等於半英鎊,所以新的十進制通貨改為與美元連動。新通貨的單位為澳洲元,幣值等同於舊澳洲鎊的半鎊。每一元等於100分,一分大概等於1.2便士。
澳洲元在外匯市場上,目前為交易量世界第五大的流通貨幣[1];居美元歐元日圓英鎊之後,佔總交易量的6%。2010年,澳洲元正式取代瑞士法郎的國際地位,成為全球第五大流通貨幣。

從1995年起,澳洲採用塑膠質地,與以往相比不易破爛、耐用且美觀。此外,各種面值都設計有不同特色的透明「窗口」,是全球首個採用這類嶄新設計的國家。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E%B3%E5%B9%A3

紐幣:
NZD,紐西蘭採用的貨幣,其地近澳洲,本身與澳洲經貿往來密切,且其國內原物料出產與澳洲也十分相近,也是原物料出口國之一,中國崛起同樣帶動紐西蘭經濟,而其貨幣流通量無法與澳幣相提並論,在貨幣特性裡屬於小型貨幣,漲跌波動幅度自然比流通量大的貨幣大得許多,故實際上紐幣與澳幣走勢幾乎相同,差異只在於波動幅度及領先落後而已。



紐西蘭元(貨幣代碼:NZD貨幣符號:$)是紐西蘭庫克群島紐埃托克勞皮特凱恩群島的法定貨幣,於1967年起使用。通常簡稱為$、NZ$或紐元,英語俗稱Kiwi鷸鴕),原因是因為一般鷸鴕用來代表紐西蘭,而且一紐西蘭元的銀幣上印有一隻鷸鴕的圖像。一紐元可分為100紐西蘭仙。
紐西蘭元是世界上貿易第12多的貨幣。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4%90%E8%A5%BF%E8%98%AD%E5%85%83

加元:
CAD,加拿大採用的貨幣,地理位置在北美,其與美國為鄰,故其貿易對象美國影響加元強弱甚大,因為加拿大油砂岩產量為全球之冠,過往只要原油大漲時,油砂岩需求量大,進而讓加元需求增加,使得加元升值,故過往加元與原油漲跌有連帶關係。近來原油因為OEPC增產、美國天然氣開採技術革命、美國油管輸出扭轉之故,使得加元與原油關係像是脫鉤般,但其基本面仍然與美國貿易直接相關。近年更因為加拿大財長擬撤回刺激政策,讓市場投資人開始認為加拿大可能會升息,加上美國經濟及加拿大本國經濟好轉,使得加元成為商品貨幣裡今年漲幅最大的貨幣。
加元的特性屬於成熟經濟體,漲跌幅度不大,波段時間較長,其跌勢甚至有一種lag的感覺,漲勢則是盤到某一些階段就會有噴出感,一般盤整大概需要一季的時間。


加拿大元 (ISO 4217貨幣碼:CAD),又稱加元加幣,是加拿大的法定貨幣,自1858年起使用,通常以$、C$或加元簡稱。1加元相等於100加拿大分。
加拿大使用的所有硬幣由加拿大皇家鑄幣局鑄造,所有紙幣則由加拿大紙幣公司(Canadian Bank Note Company)與BA International Inc印製。 加拿大銀行2011年6月20日在渥太華總部公布了用特殊塑料製成、包含先進防偽技術的新型塑質鈔票,分為100加元和50加元兩種面值,以遏制在貨幣流通領域的高技術犯罪並節約印製鈔票費用,這一技術參考由皇家澳洲鑄幣公司於2002年發行製造的澳元

參考資料:
ZAR,南非蘭特,南非共和國採用的貨幣,其屬於新興市場,雖為非洲最大經濟體,但其財政控制、通膨控制能力實在不如其他三個商品貨幣國,但因為南非本身礦產豐富,甚至為全球最大白金出產國,所以南非幣走勢有時與貴金屬走勢有關,但大部分仍然要顧慮全球經濟景氣好壞及原物料需求強弱。因為其財政盈餘、控制通膨能力不佳,使得其貨幣定存有著短期比長期利率還高的特殊現象。近年因為其高息貨幣的特殊性,加上地近歐洲,歐元降息後出現大幅的套利交易,但南非幣為小型貨幣的特性,使得其去年跌幅高達22%,故其有高風險高報酬的特性。當地經濟仍屬依賴外資投入,當成熟經濟體發生問題時,南非當地也會出現大幅撤資潮。

南非蘭特由南非儲備銀行(中央銀行)發行。
  南非原為英國的自治領地,使用南非鎊,1946年12月18日,初次規定含金量為3.58134克,與英鎊等值。1949年9月18日,南非鎊隨英鎊貶值 30.5%,含金量減為2.48828克,官方匯率由1南非鎊兌4.03 美元貶為2.80美元。
  1961年2月14日,南非進行貨幣改革,發行新貨幣——南非蘭特,以2:1的比率取代南非鎊,新貨幣含金量為1.24414克,官方匯率為1蘭特兌1.4美元,1蘭特兌0.5英鎊。1967年11月18日,英鎊貶值14.3%,蘭特不變,匯率改為1英鎊兌1.71428蘭特。
  1971年8月23日,蘭特與英鎊脫鉤,轉而釘住美元,蘭待貶值,但保持1蘭特兌1.4美元的匯率。同年12月21日,受美元貶值影響,蘭特含金量降低12.28%,貶值後的南非蘭特官方匯率為1蘭特兌1.33美元。同時蘭特不再釘住美元,重新與英鎊掛鉤,1英鎊兌1.954285蘭特。1972年10月24日,蘭特貶值,並重又釘住美元,含金量下降4.2%,新的官方匯率為1蘭特兌1.22732美元。1973年2月,美元貶值,南非宣布蘭特含金量不變,官方匯率改為1蘭特兌1.4193美元。1973年6月5日,蘭特含金量上升4.98%,1蘭特兌1.49美元。
  1975年6月27日,南非當局實行固定匯率制,蘭特貶值6.04%,1蘭特兌1.4美元。9月22日,蘭特再次貶值7.85%,1蘭特兌1.15美元。
  1979年1月24日,南非實行雙重匯率制,固定的官方匯率為1蘭特兌1.15美元,以此為基礎的浮動商業匯率適用於對外貿易,官方資本轉移經常項目支付。
  1983年2月7日,南非當局廢止雙重匯率制,蘭特再次貶值。1985年9月2日,南非重新建立雙重匯率體系

新加坡幣:
SGD,也稱為星幣,新加坡為亞洲金融中心之一,其代表東南亞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動,在中國世界工廠地位逐漸退散後,資本主義持續尋找下一個世界工廠,有著年輕人口的東南亞市場便是其中之一,加上東南亞各國天然資源豐富、工資低廉,這都造成市場資金往東南亞搶錢的熱潮,新加坡幣也成為近年強勢的貨幣之一,加上其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新加坡賭場開設、行政人員減薪應映景氣低迷、政治穩定、財政盈餘等關係,其貨幣也有避險的效果,但並無美元般的終極避險,僅為風險來臨時,波動較為微弱。

1845年1939年,新加坡使用由海峽殖民地發行的「叻幣」(Straits dollar)作為流通貨幣,1940年後,新加坡跟隨馬來亞使用馬來亞元(Malayan Dollar)。二戰時,新加坡使用由日本軍政府發行俗稱「香蕉鈔」(Banana money)的日本軍用手票,戰後恢復使用馬來亞元直到1953年改換由「馬來亞與英屬婆儸洲貨幣委員會」(Board of Commissioners of Currency, Malaya and British Borneo)所發行的馬來亞與英屬婆儸洲元,匯率與馬來亞元為1:1。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告獨立12月22日成立共和國,但仍使用馬來亞與英屬婆儸洲元。當時的法定匯率為60馬元等於7英鎊1967年,英鎊貶值,原「馬來亞與英屬婆儸洲貨幣委員會」停止發行馬來亞與英屬婆儸洲元,新加坡政府發行了自己的新加坡元,取代了馬來亞與英屬婆儸洲元,當時同時發行的貨幣包括新加坡元,馬來西亞令吉汶萊元,而且三國貨幣是等值的。當時新加坡元兌英鎊為60新加坡元對7英鎊,這時候新加坡元與英鎊依然掛鉤,主要是因為英鎊區(Sterling area)的協議,新加坡元曾經短暫與美元掛鉤,後來在新加坡因為開始與各國有了貿易來往,與1973至1985年,新加坡元開始以一籃子貨幣作為貨幣的匯率變動,1985年以後,新加坡元採浮動匯率制度。不過「新加坡金融局」有時會對對貨幣進行控制以穩定國內經濟。
新加坡元的發行機構原本是由「新加坡貨幣委員會」發行,後於2002年10月1日改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行。

參考資料:

瑞典幣:

SEK,世界上最古老的財政體系之一,瑞典本身就是北歐工業強權之一,加上北海原油開採及瑞典本國木材資源、原物料資源豐富等關係,瑞典幣雖屬小型貨幣,但也有其在市場上需求的特性,近年在瑞士採取干預後,一度傳出資金將瑞典幣視為避險標的,但因其小型貨幣、財政手段、貨幣水池量,資金仍然無法以其作為避險標的。 
瑞典幣今年也成為歐元套利標的之一。 

瑞典克朗代號:SEK,符號:kr)是自1873年通行於瑞典的貨幣。1克朗(krona)下分為100歐爾(öre),但所有歐爾硬幣已經於2010年10月起停止流通。貨品仍能使用歐爾定價,但以現金交易時會把金額捨入至整數克朗。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